AI推动电力需求飙升科技巨头押注核能未来

发布时间: 2025-04-13 来源:科华UPS YTR系列

  伴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崛起,全球电力需求正以惊人的速度攀升。最近,在美国CERAWeek2025会议上,亚马逊、谷歌、Meta、西方石油及陶氏化学等众多科技和工业巨头达成了一项重要承诺:到2050年,全球核能发电量将至少翻三倍。这一举动标志着核能行业获得了跨行业的广泛支持,显示出核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

  根据世界核能协会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初,全球仅有411座核反应堆在运行,总装机容量为371吉瓦,满足了全球9%的电力需求。随着全球各国和大规模的公司的不断推动,核电正在成为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能源需求量开始上涨的重要战略。

  在这一背景下,印度政府已经决定在新财年重启核能发展,重点集中在国际先进的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的研发应用上,拨款高达23亿美元,计划在2033年前建立至少5座自主研发的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

  与此同时,罗马尼亚最近也宣布签署了一项价值约1.8亿欧元的研发项目,致力于开发铅冷却快中子反应堆的实验基础设施。这一系列的积极举措表明,核能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浙商证券的研究报告说明,AI发展推动的电力需求激增,为核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国政府的政策也开始呈现出积极趋势,核电项目的批准正在逐渐常态化,预计在2023至2035年间,核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4%。到2035年,核电在中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将提升至10%。

  国家能源局在2024年年底的能源工作会议上公布消息称,今年将核准一批条件成熟的沿海核电项目,同时稳步推进在建核电工程的建设,预计到2025年底,在运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500万千瓦。

  在国内A股市场,多家上市公司瞄准核电投资机会,加大在核电产业链上的布局,积极研发先进的核能技术。在核电领域,企业们不仅在传统的核电技术上进行创新,还着眼于新一代技术的发展。

  中国广核(003816.SZ)在大亚湾核电站基础上,采用了一系列重大的技术改进,开发出了具有自主品牌的二代改进型CPR1000核电技术。同时,其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也在稳步推进批量化建设,力求在四代堆型等技术上进行更深远的研究和发展。

  国光电气(688776.SH)则紧跟国际热核聚变堆的最新技术方面的要求,积极地推进技术验证工作,并致力于国内可控核聚变的整体布局,目前已经在多个城市密切跟踪相关项目。

  海陆重工(002255.SZ)在民用核能领域也有显著的表现,完成了多个国内外首件制造任务,并在近期计划通过全资子公司推进“第四代核电装备项目”建设,预计总投资将达到4亿元。

  中国核电(601985.SH)也不遗余力,通过增资的方式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投资金额达到10亿元,为聚变能源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国核电还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领域加大力度,首个小型压水堆示范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2026年投入商业运营。

  面对核能需求的大幅度上升,A股上市公司热情参加核电产业的建设,描绘出一幅充满希望的未来景象。多家公司在核电项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涉及设备的供应,还有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上述提到的中国核建(601611.SH)、融发核电(002366.SZ)、上大股份(301522.SZ)、斯瑞新材(688102.SH)、安泰科技(000969.SZ)和江苏神通(002438.SZ)等企业,都在为核电的未来贡献着力量。

  核电,这一曾经受到质疑的清洁能源形象,如今却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重焕光彩,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市场机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政策的支持,核能的未来将更加明亮,而在这一过程中,投资者和企业也应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

  在AI持续推动电力需求上升的时代,核电无疑将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